无锡南洋剧社社区专业园地专业研究 → 校园话剧实用手册


  共有1140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校园话剧实用手册

客人(222.69.*.*)
  1楼


校园话剧实用手册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3/2 23:30:23 [只看该作者]

入门篇
1。支点
我们注意到,人在说话的时候,总是喜欢有所依靠。包括,桌子、柱子、椅子、人,在话剧中这些依靠就是支点。
话剧需要支点,因为这样,演员会感觉自然,观众会感觉舒服。有时候,演戏演得不好,我们会说把话剧演成了相声。就是说没有支点。而其实呢?相声也有支点,以前讲相声的,会有张桌子,现在也会有话筒,真的什么都没有,两个相声演员也会互相把对方作为支点,而不是在舞台前乱晃。
很多校园戏剧都会有这个毛病。他们总觉得(或者潜意识),我现在的表演很重要,我要表现这段话,站在舞台后面,观众看不清,也听不清,我就跑到舞台前面去,追光灯一打,你们就都在看我,听我说话了。到后来就是追光灯的滥用,和把话剧演成相声。
话剧有自己的规则,为了就是让话剧舞台看起来像生活。你真的在舞台上生活,那么话剧永远是舞台,而不是生活。在这里,支点就是一条规则,你要利用好支点,围着支点说话。
大家可以做一些游戏小品。比如设置一个场景,保证你想说话,身体的某个地方必须靠着支点。场景可以是回到宿舍(宿舍的凳子、桌子、床),约见网友(公园长椅)之类的,学会跟桌子、椅子接触,而不是大段大段对空气说话。

2。演员的表演技巧(1)——学会立壁角
演员的表演技巧实在太多,不过我不是专业的。而且众多校园戏剧的学生也不专业,我就囫囵吞枣,打个闷包,分几个专题来讲。而不是形体啊,吐字啊,分开来说。
看多了校园戏剧,发现应该罚罚站。可能都是天之骄子,小学幼儿园的老师太喜欢了,忘记了重要的一课罚站。
生活中,一个人专注于某一样事情的时候,或者跟另一个人说话,经常会一动不动,或者仅在某些关键地方有所表示。舞台上,两个人说话,经常就东走西走,或者这里跨一小步,那里退一小步,这里拉拉衣服,那里摸摸头发,总之就是动个不停。
学会在舞台上,不要乱动。把所有的小动作去除。
这和支点是有点关系的。支点很少是不断运动的,至少有很长时间的静止。如果把人作为支点,那么作为支点的那个人,就更必须保持静止,不然整个舞台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观众的注意力也会分散。
真的罚站估计比较困难,不妨做做军训,或者是木偶训练,增加大家对于肢体的控制力。另外,在舞台上,学会放松也非常有帮助。因为当演员在舞台上觉得手足无措会增加很多这些动作。结果是,越来越出戏。

3。演员的表演技巧(2)——不要一个语音语调
现在的校园戏剧只用一个语音语调来表现角色,特别是一些并不太好的剧本,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角色是一个活着的人,在不同人面前,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感情,会有不同的形象,那就需要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表现。一个角色,在整整一两个小时里面,都采用一种语音语调,这样的角色一定是失败,一定会让观众感到疲劳。这就是说,演员在演戏的时候,一定要把角色丰富起来,要让角色的每句话都有生命力。
我们可以随便找一段散文或者小说,要学会,让这段话的每一句都用不同的语音语调。

达到以上三点的戏就已经入门了,至少可以让人把一出戏看下来。但是,如果说要让人舒服,那就要更高的要求了。


武林三国:建立自己的王朝,拥有自己的五虎大将。  回到顶部
客人(222.69.*.*)
  2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3/2 23:31:25 [只看该作者]


基础篇
1。舞美设计。
舞美设计是仅次于剧本的重要。一部戏,可以根据排练来设计舞美,也可以根据舞美来设计舞台走位,调度,也可以两者相互磨合。但是,在我而言,我一定是建议设计舞美之后,再来谈舞台调度,然后再舞台调度中发现需要修改的再改。
一部戏,有需要场景变化的,有不需要的,但是,场景的变化不是舞美的变化,场景变化了十个,有时候,一个舞美就可以了,有时候甚至暗场都不需要。有时候,场景没有变化,可能舞美也会需要变化了,来突出一些导演的意图。
具体来说,现实主义或者偏重于现实的戏,一般要求舞美比较真实,伴随着场景的变化也需要舞美的变化。对于大学生戏剧大量的超现实、先锋的戏来说,舞美反而可以虚化。个人非常喜欢有几块木块,可以沙发,可以床,可以楼梯,这点可以借鉴戏曲的一桌两椅的运用。
在设计舞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支点,每一个支点都可以是表演的中心。这里就要导演预先设计舞台调度,并且考虑到如何利用整个舞台区域。设计好支点,为后面的演员表演会打下很好的基础。
舞美的更换有时还会影响到整个戏的节奏。
对于扬之水的《sayo-nara》来说,频繁地更换舞美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必要的,一个并不是非常现实主义的话剧,保持统一的舞美风格,把场景虚化,利用表演来创造场景(尤其是酒吧,家,还有公车的场景,应该可以更加虚化),或许会更好。当然,利用人和灯光作为舞美,是这个戏非常不错的地方。
这里尝试给出舞美设计的几个基本方法步骤。
1,确定剧本、导演、舞美风格;2,估计有多少场景,需要换多少舞美;3,根据导演、剧本、舞美的情况,看是否需要变更场次,融合舞美,最终目的是把握整部戏的节奏;4,设计支点、预设舞台调度;5,与演员磨合。

2。舞台调度
舞台调度与舞美设计密不可分,属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舞美是静态的,舞台调度是将舞美用活。
如何让演员在舞台上舒服地表演,如何又让观众很舒服地看着表演,如何又在不经意间表现出导演的意图,这是舞台调度要解决的问题。
舞台调度,首先必须让演员舒服。演员要能够从一个位置走到另一个位置,要让演员走得有道理,演员入戏了,他会感觉这么走有道理还是没道理,而导演,也一定要让演员走得有道理,有时候,演员不入戏,导演就可以要求演员这么走,一直走到入戏,感觉舒服,有时候,演员入戏了,还是觉得不舒服,导演就必须让演员走自己的走台,因为这说明有问题的是导演。
舞台调度,必须充分地利用舞台的各个位置,有人把舞台分为6个或者9个区域,从离观众和中心的远近进行划分。经过舞美设计的舞台,也重新划分了舞台,舞美当中设计的支点也会分布在不同的位置,有远离观众,有接近观众。充分地适时地用好这些支点,把戏当中的紧张的地方,松弛的地方,重要的人物,次要的人物,安排好位置,并且根据剧情让他们在适当的位置间走动。这样的舞台调度才能够让观众舒服。
导演的意图是最后才需要的。当一个导演,需要一个人从舞台的中后方,走到舞台的前方,沿着阶梯一级一级地走下来,他想表现什么,如果反之,他又想表现什么,当然,这些我们将在后面在谈到。
关于这一点的学习,大家最好的办法是看经典话剧。仅就这次大话节来说,《永远的微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非常专业的舞台调度设计。有层次,符合剧情。大家可以仔细看看这些经典话剧的舞台调度,包括如何利用支点,如何符合剧情发展,如何扩展整个舞台,演员走来走去是不是舒服,是不是有道理。

3。演员的表演技巧(3)——体验
演员要演好角色,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体验和表现。除去专业所需要的语言功底不去说,如何体验角色和表现角色,是校园戏剧的两个必要课题。
这里,个人认为专业演员和业余演员的区别并不是那么明显,经过一定训练的人,还是可以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的。
我看过很多校园戏剧的演员的表演,体验,始终是一个问题。有些人很有表现力,但是仔细感受就知道,他的内心有多少东西,又有多少是和这个角色紧密联系的。绝大多数演员的习惯,包括很多很不错的演员就是,用自己的大脑去控制自己的语言和身体,入戏,是在于自己与别人的交流,体验到角色的内心,注意不是理解,是很难很累的。
体验,实在是一个很神秘的词汇。对于一个人来说,如何才能体验的别人的感受,甚至是一个虚构的人的感受呢?
一个是经历,个人的喜怒哀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喜怒哀乐才能够有真正的体验,这样的体验才有可能使自己在舞台变得自然,才有可能生活在舞台上。
一个是观察,观察别人的喜怒哀乐。与此相关的是,想象,想象别人的喜怒哀乐,想象别人在一定情景下的反应。
看了很多校园戏剧,一些好的演员体验,更多的是理解角色和塑造角色的过程。然后,再在角色中倾入自己的感情,所以,在第一次演出的时候,你觉得他演得很精采,但是后期倾入感情的时候会需要一定时间,会有一定难度。
当然,也有另一种表演方式,他通过自己的肉体慢慢进入角色,他让自己变成角色,让角色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样的演员比较慢热,一开始似乎离角色比较远,或者感觉表现力不够,但是,最后一旦入戏,便是浑然天成的表演。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仅就于体验来说,两种表演方式必然都有,只是前一种,以观察、想象为主;后一种,以经历为主。

4。演员的表演技巧(3)——声音台词的表现力
声音台词是话剧语言魅力的体现,需要很扎实的基本功。对于校园戏剧,我不提倡基本功的训练。但是,声音和台词的必要训练还是需要的。
除了之前说的不要一个语音语调的tips以外,在这里就需要比较详细的说一下:
1.大嗓门。声音太轻别说表现力,连听都听不见。这大多是因为在舞台上拉不下面子,那就用行为主义的疗法。声音不断放大,然后在不同地方都渐进做这样的练习。
2.口齿清晰。不一定要大珠小珠落玉盘,至少要让别人听清楚你说的是什么。这两点是非常基本的要求。
3.从单句到人物。这和一个语音语调有联系。有人会想,我说这句话要符合人物形象啊。人物的形象不是一个概念。而是靠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组合而成的。首先,要善于表现单句。这里,可以做做诸如说一百遍我爱你的练习。(一百遍太多至少十遍吧)。在不同的情形下,可以说不同的语气,语音,语调。经典的包括,哦,啊这种词汇。
4.句读、节奏。哪里重音,哪里停顿。哪里一泻千里,哪里一字一顿。
写完这些,我想,表演的东西太实践了,这些只能起到提醒大家注意的作用。希望有机会能亲自实践来说说清楚,让大家有切身体会。

5。导演(1)——做好演员的镜子
一个导演有导演的工作,但很重要的是做好演员的镜子。一个好的演员甚至可以不需要导演但一定需要镜子,为的就是看清自己。
记得谷亦安导演在排《艺术》的时候,大概说自己在给演员排艺术的时候很轻松,因为演员自己知道怎么排戏,他要做的就是做好镜子的工作。
什么叫做好镜子。这里的镜子不是哈哈镜,而是一面普通的镜子,目的就是要让演员客观地认识自己,看见自己有哪些不足,不对的地方,哪里需要改进。客观,就要尊重演员尊重话剧,而不是随心所欲,跟着自己的想法。用社会学的话来说,就是价值中立价值无涉。
那么,要看演员的什么呢,要反映出来演员的什么呢?这就是演员所需要做到的所有要素。
做到这一点,只有靠导演不断排戏和不断看戏,还有导演的内功了。


 回到顶部
客人(222.69.*.*)
  3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3/2 23:33:05 [只看该作者]

提高篇
1。导演(2)——传说中的节奏
去年大话节,一个评委跟我说,这些戏的节奏都有问题。然后,又n多地听到节奏问题。然后节奏在我眼里就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了。节奏,太看不见,摸不着了,但就像心脏的跳动无时无刻不存在,左右着我们的感受。
大家写过高考作文,也读过很多的故事,看过很多的电影。知道承转启合,知道电视剧里面总是在最紧张的时刻插播广告或者且听下回分解,知道故事有个小高潮,然后落下,然后再一个高潮,然后再落下,然后最高潮,然后收尾。记得有人评价《活着》,总是每隔多少文字就死一个人,用冷静地笔墨去煽情。这些都是节奏。
从剧本来说,就有自己的节奏。导演要利用这些节奏,结合自己的理解重新定位,使得戏的节奏能够和观众的欣赏结合起来。这里,剧本的节奏和戏的节奏完全是可以不同的。剧本中的一句话,话剧的表演可以有好几分钟,谷亦安导演的艺术里有一段吃橄榄的戏就是这样。
整个戏的每一个部分都拥有自己的节奏方式,在紧张的戏份中,你是加快节奏,还是放慢节奏,为了主线情节,你是要让辅线更丰富,还是更简洁,达到舒缓节奏,还是加快节奏的目的。如此种种,都是导演需要思考和取舍的。
说到这里,越来越难给出锻炼的方法,只有多看,多想,多练了。。。

2。导演(3)——说还是不说
我曾经很排斥一些没有思想的戏,所谓的青春偶像剧。现在还是排斥,但是有所保留。因为,我和一个朋友说,生活充满着哲学,凡是能表现好生活的一定能表现好思想。真正生活的东西是可以打动人心的。
不论是,剧本还是戏剧,最后总会呈现出一些东西来。不管说,是不是中心思想之类的东东。这些中心思想,可以是根红苗正,可以是拷问人生的,可以是解构价值观的,或者可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
中心思想,你有还是没有,说还是不说?怎么说?说什么?
这就是导演在戏剧中需要思索的。对于校园戏剧来说,第二届有一大批讨论人性的本子,但是,人性是个很大的话题,说得不好就太大或者太小了。这对于剧本的要求就很高。对于一个确定的本子来说,导演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可以表现些什么,自己想表现些什么?然后让所有的创作工作,按照想表现的东西来表现,切忌大而不当,和口号性。
有人说,这个本子本身就是搞笑的,我觉得第一,导演可以改本子,化腐朽为神奇,第二,如果只是搞笑,也行,那就努力让观众能笑。
有人说,这个本子横看成岭侧成峰。第一,可以选一个好的角度来表现,但是,注意,本子如果有深度,你想只从一个角度来表现,结果未必会好,或许,观众可以看出深度,反而被你的表现和阐释而迷惑而迷茫。第二,也是我所喜欢的,价值无涉,呈现整座山岭。学会,用无言来说话,学会,用生活来说话。观众会有自己的心理投射的。
思想就更需要让导演去把握,这个戏需要些什么部分,这个部分起到什么作用,要还是不要。思想就需要让导演去把握,这个戏的舞美,台词,动作等等每一个细节,是否在某一时刻,需要去表达些什么。
内功啊,内功!

3。导演——表达的运用
曾经用剑尖、剑身、剑柄来比喻过,实验戏剧、主流戏剧和经典戏剧。在这里,不去讨论比喻是否恰当,但是,如何在戏剧中融合一些较新的并且成熟的,合适的戏剧元素,为戏剧增光添彩,对于校园戏剧来说,可行而必要。
之前,说过支点,灯光和肢体都可以作为支点,用灯光作为支点甚至作为戏剧的一部分,似乎是谷亦安导演正在探索的一个方面。但是,有些手段是成熟并且可以运用的,比如,用定位灯创造的光圈作为支点。再比如,这次大话节《爱醉金迷》最后破景而出的设计,这也是对于较新的戏剧元素的合理运用。
对于不少校园戏剧包括华师大、复旦等学校,对于各种实验戏剧都有所了解和接触,也有一些大学生,接触了不少包括戏曲、电影等其他艺术,学会用这些艺术的元素和实验戏剧新的表达手段,逐渐运用到校园戏剧中,都是很有些意思的,而且可以让人耳目一新。
校园戏剧的导演也应该可以多接触些新的东西,让自己的视野拓宽。

4。演员的表演技巧(4)——塑造人物
我是财经大学的,这届大话节的扎玛格蓝,有一些话剧团里面真实的东西,其中的男主角江叙,就有点我的原型。说实话,他拿到最佳男主角是在我意料之外,但是想想也在情理之中,这就是人物形象的问题。
剧本写一个人物,不论这个人物是不是真实存在,一旦写出来,人物就有了自己的生命。而一个演员去看这个人物,在他脑海中又有一个新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是不相同的。对于戏来说,就应该演导演和演员共同认同的这个人物。演得好不好,其实也还不是看跟这个心中的人物是不是相近,而是看给观众是否留下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这点来说,江叙的扮演者还是比较成功的。
人物形象的问题在以前好象是不能讲的,一旦讲了人物形象,好像就有是不是在表现人物而没有体验人物的嫌疑。现在,我们说表现和体验的相统一,这点肯定就不重要了。但是,在这里要说,在表现人物的时候,一定要有体验。
以我的经验来说,表现人物是用自己的身体,那么,也一定要用自己的感情,去塑造人物。如果体验少了,人物就显得很假,但是当在人物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那么,人物形象才会饱满,具有生命力。
演人物的时候,要调动自己的感情,喜怒哀乐。

5。演员的表演技巧(5)——走入人物内心
真看、真听、真想,估计大多数受到话剧训练的人都听说过。这三句话,其实就是要走入人物内心。用自己的反应来反应,用内心的语言来说话。
我不相信,一个人可以用人物的反应来反应,因为人物根本摸不到,只有可能用自己的反应来反应。而在演出的时候,有两个你,一个是在生活,一个在演戏,演戏的那个你在控制着你的行为。用自己的反应来反应,就是要用第一个你跟自己的对手,跟舞美做出恰当的反应。第二个,只是说,哭的时候,不能哇哇大哭哦,这样演出效果不好哦;要下场咯,不要忘记哦。
真看真听真想,就一定是将第一个你,真实地放在舞台上,而不是在演戏。别人说话,你有反应,别人动作,你有反应,你在不同的场景,看着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眼神。这就是真看真听真想。
用内心的语言来说话。有很多导演要求演员写角色小传,这是了解人物的一个方法,如果说,你能够让第一个你,站在舞台上,那么你可以做到了真看真听真想,但,那是你自己,不是角色。如果要走入人物内心,那么你要带着人物的心,站在舞台上。
了解一个人很难,了解自己更难,要带着人物的心,站在舞台上,那是难上加难。人物,有着自己的爱恨情仇,有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如何去了解一个人物呢?
一个人物,幸好不是一个生活,只是一个角色,只是剧本,我们看见的是一座冰山上的一角的一角,所幸的是,这一角,我们可以安在不同的冰山上。
我刚才已经说过演员创作人物角色,在这里,我向了解一个人,第一,需要自己的生活,第二,需要自己的灵性,同感的能力,或者说,想象力,第三,需要和导演交流,不断扩充角色的背景,以保证自己想象的人物,在导演的框架范围内。


 回到顶部
客人(222.69.*.*)
  4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3/2 23:34:49 [只看该作者]

剧本篇
选本子
一个好本子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在大学生话剧里面尤其重要。
但是,什么样子的本子是好本子呢?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疯狂地找本子,那时候的要求是,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有现代感,有适当的演员数量包括男女比例,有一定的思想性。
当时在网上找了很多本子,最后找到的是四月一日愚人节,镜子里的女大学生,恋爱的犀牛。其中很多经典的话剧被我排除在外。这三个戏,都有现代感,故事有点意思,有点思想性。这也是我大学里面所有演出、导演的戏。从现在来看这些戏,或许从观赏性上来说,我不会再去演出四月一日愚人节。
选本子都有自己的目的。导演、制作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制作或许更需要关注成本控制和演出效果(包括观众)等问题,导演则更需要从自己的艺术欣赏角度来看待这个本子。
从话剧本子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本子有个好故事,有一定思想性,就可以用来慢慢熬成一部好戏。一个好故事,可以经过导演的处理有一个好的剧情和节奏,一定思想性可以让导演去挖掘,也使得观众有余音绕梁的感觉。
针对现在的校园戏剧,想去演一个离自己现实生活很远的人,是相当有困难的,所以我会选择有现代感的,演员最好也能够和剧社的计划和现状相匹配。
而从制作的角度来看,演出效果是很值得考虑的问题。除了演员的表演能力以外,在什么样的场地演给什么样的人看,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都很重要。
有些戏需要柔情似水,那么大剧场里面或许就很难达到这种感染力,有些戏比较夸张,那么小的演出场地就可能让观众不适应。有些学校,或许观众对于太深奥的戏,太先锋的戏会有反感。
选本子,第一看自己,第二看本子。

改本子
本子以我现在来看,改是一定的。而且,首先要看自己有多少能力,改怎样的本子。其次,再是怎么改。
改本子,目的是为了演出。第一,改框架,什么样子的导演喜欢什么样子的风格,什么样子的演员能演什么样子的戏,什么样子的节奏要什么样的效果。财大曾经把恋爱的犀牛改得相当偏重感情线并且现实化,一定程度上受到财大演员和导演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什么节奏,什么效果。好莱坞的片子,很多是流程化的,一个人写故事,一个人加点喜剧色彩,一个人再渲染点情绪。你想要搞笑还是感人?你想要让观众看得爽还是不爽?比如,五张牌,搞笑、感人、深刻,按照时间顺序,你要怎样的排列怎样的牌?比如,搞笑,搞笑,深刻,搞笑,感人?深刻,感人,深刻,搞笑,感人?或者别的?五张牌,你要每张牌多长时间?记住,最后别忘了,你的演员能不能做到这些?
第二,理线索。原剧本如果不错,一定有无数条线索。这些线索,有多少,是哪些,必须理清楚。他们分别有什么作用,现在这个版本要还是不要,必须想清楚。删,必须要连根删,改必须要重新画,这样改出来的本子,才不会让观众看了觉得满嘴的刺。
第三,演员化。有个小品《向左走,向右走》,原来是全男生演的,后来根据需要改成全女生演了。怎么办,所有的台词全部改成女生的习惯生活和习惯用语。同时,如果已经选好了演员,甚至让这些台词贴近演员的口语习惯。


武林三国:建立自己的王朝,拥有自己的五虎大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