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南洋剧社社区专业园地专业研究 → 有关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报告


  共有989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有关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报告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floyd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制片人 帖子:3405 积分:10544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3/12/30 16:34:32
有关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报告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2/10 17:29:04 [只看该作者]

                                 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报告                                       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它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渠道,又是高校共青团育人的有效途径;它既受到不同年级、不同学历、不同年龄学生的欢迎,又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表现形式,对于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 截止2000年5月份统计,上海高校的学生社团共有712个。其中,进入211工程的高校为403个,占56.6 %;普通本科高校为224个,占31.5%;专科学校为85个,占11.9 %。成立时间最长的社团是复旦大学的学生摄影协会,成立时间为1980年。65%的社团有自己的指导老师。社团活动覆盖的同学数达10万人,占上海高校学生总数的60%。 目前,上海高校的学生社团大致可分为理论学习、社会科学、学术科技、文学艺术、志愿服务、体育健身、综合七类,这七类社团的数量、比例及与97年11月的统计中的同类数据比较列表如下:(表2) 社团类别   97年11月  比例  2000年5月  比例 理论学习类   28      5.0%     25      3.5% 社会科学类   64      11.2%    80      11.3% 学术科技类   70      12.1%    89      12.5% 文学艺术类   195     34.1%    275     38.6% 志愿服务类   37      6.4%     84      11.8% 体育健身类   135     23.6%    144     20.2% 其他类       43      7.6%     15      2.1% 指导学生社团的学校职能部门或学生组织有:校一级的为党委宣传部、组织部、校团委和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社团理事会,其中社团联合会与社团理事会或者隶属团委,或者隶属学生会;学院(系)一级的为院(系)党委(党总支)、院(系)团委、学生会。其中绝大多数学生社团由各级团组织负责活动开展的具体指导。    1、理论学习类社团。    高校政治思想类社团主要以“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和“党章学习小组”为主,前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邓小平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三进”要求的提升;后者则与共青团组织的推优工作紧密结合。在这类社团中,集聚了大量品学兼优的学生,并已逐渐成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本次调查显示,尽管这类社团在数量和比例上有所下降 ,但在社团规模、社团建设的规范性以及社团活动的质量方面都有明显的发展。    上海各类高校近年来都相继成立了“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到研究会中来,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交大、复旦、华师大、华东理工、外语、财大、上海理工等校先后出版了学习专集,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上海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领头羊。    近年来,上海高校学生党员比例逐年上升,这和党章学习小组的蓬勃开展和共青团组织的推优工作的深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党章学习小组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党的奋斗目标教育、党的历史教育、国情教育和学生成才教育融为一体,成为大学生“三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2、社会科学类社团。 这类社团主要以史学、哲学、心理、法学等社团为典型代表,具有一定的专业深度,同学们都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经常开展学术沙龙、讲座,畅谈感受,交流心得,以提高修养,提升素质。如华东师大的青年史学社、上海财经大学的法学会等;同时,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读书会也是社会科学类社团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历史悠久,许多同学对此情有独钟,在大学生中有很强的生命力,目前一般高校都有这样的组织,如同济大学的读书小组,成立于1986年,是上海高校首家成立的学生读书社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体现同济校园精神的代表性社团。    3、学术科技类社团。    学术科技类社团主要是大学生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为背景,结合各自不同专业而建立的一些社团,如复旦的软件协会、生命协会,交大的应用数学协会、汽车爱好者协会等,这些社团中有一大批专业能力强,创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代表了目前上海高校学生课外科技的总体水平。同时,这些社团也得到了学校和社会在指导教师和物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社团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致力于科研课题的攻关,有些科研成果还因为其实用性强,使用面广而在生产实践中得以应用推广。    目前科技类社团的专业指导主要是学校的系、研究所或专业教研室,学校有专业经费支持,因为有组织保证和经费支持,一些研究生也参加了社团的活动,从而提高了科技类社团的层次。 近期,大学生创业热潮风起云涌,其中有一部分创业型团队就脱胎于高校中的学术科技类社团,他们将自己在社团中进行的科技研究成果积极推向社会进行转化,并吸引创业投资,积极探索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击风雨的创业之路。 4、志愿服务类社团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进一步重视和认可,上海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行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广泛开展,同学们在走向社会、深入社区、奉献才智的过程中同时也使自身的社会化进程迈进了一大步。在这一过程中,一批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志同道合的学生聚在一起,成立了这种新型的社团。如在上海二十四所高校中成立的依据专业特色的“社区援助站”、各校志愿服务队,以及如上海大学成立的专门看望服务孤老的“爱心社”等。这类社团也成为了大学生们用自己的专业特色或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并在服务之中培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这类社团的活动内容不尽相同,如华东理工大学推拿协会,主要是利用自己在推拿方面的优势,深入社区开展服务;华东政法学院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则是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法律咨询和援助活动来服务市民。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倡导文明新风、自觉奉献社会、服务他人。随着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这些社团的数量也在高校中急剧增加(见表2),充分体现了高校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5、文学艺术类社团。    文学艺术类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其主要形式分为三类:一是文学类,如诗社、文学沙龙、文学社、英语协会等;二是综合类艺术社团,尤以各校大学生艺术团为代表,这些艺术团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艺术才能为目的,充分展示了大学生的艺术才华。目前,随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中各类文艺人才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使高校舞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这些社团不仅在学校中进行展演,同时也将校园文化推向社区、推向社会,使高校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三是大众化程度较高的艺术社团。这之中,尤以摄影协会,影视协会,插花协会等参与者为众。这些社团的成员都在既大众化又带专业的成份在内,将兴趣爱好充分体现在社团活动中,往往更能够自发地产生很多好的活动成果。 这类社团参与者以自愿为主,但作为进入这类社团的敲门砖,往往又需要有些专业特长能力。这类社团经常开展一些带有主题性的活动,在学校中的影响面因为有刊物、报纸、舞台、橱窗等多方位的展示而影响较大。 戏剧音乐类社团也是艺术类社团之一种形式,但它还具有更专门、更特殊的特点,目前戏剧音乐类社团主要分作三类:一是话剧类,如复旦的燕园剧社、麦田剧社,交大的阳光剧社,上海师大的楼兰剧社、上大的灵吾剧社、青韵剧团等。这些话剧社团或自编自导自演,或请名家辅导定期开展活动,间或还和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如复旦麦田剧社依托外语系的专业优势,用英语演出莎士比亚名剧片断,受到很好效果;二是戏曲类,如同济大学的昆剧社、京剧社等,以弘扬民族传统戏曲为己任,定期开展活动。许多参与的学生是从头学起,是“京剧走向青年”、“民乐会知音”等普及性活动过后留下的知音。这些社团一般都请京剧、昆剧或其它剧种的名家指导,有的学校甚至将这些活动纳入学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环节;三是音乐类,主要由一些喜欢音乐创作和演奏的学生组成,他们受社会新潮音乐的影响也很大,集自娱自乐和灵感创作于一体,是学校中较为前卫的学生社团。    这类社团的特点是成员较为固定,有一些很有凝聚力且又有很强专业能力的核心成员,这些核心成员决定了这些社团的存在和发展。    6、体育健身类社团。 体育健身类社团结合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寓竞技和娱乐于一体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目前高校体育健身类社团以四类为主,即:球类,棋类,技击类,健美舞蹈类。在球类社团中,除了比赛以外,还承担球迷啦啦队,裁判培训,组织评球看球等工作,随着各项全国球类比赛的火爆,学校这类球类社团也随之发展,足球协会、篮球协会和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社团为最多。在棋牌类社团中,围棋、桥牌、中国象棋占前三位,这些社团经常开设各类讲座,分析棋牌局,组织开展比赛。因为投入不多,所需场地不大,得到学校各方的欢迎。在击技类社团中,以武术、空手道、跆拳道、拳击社团为主,尤其是一些全国招生的学校,有较好地组织这类社团的基础,也满足了学生以强身防身的需求。在健美舞蹈类社团中,健美操和国际标准舞方面的社团占绝大多数,并且成为参与社会健美操比赛的重要参赛队伍,这也为丰富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审美情趣打下了一定基础。除了以上四类社团以外,还有如长跑,溜冰等社团。 7、综合类社团。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全新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也在高校社团中出现,产生了一些既不同于前六类社团划分,又与这六类社团的某些特征相类似的学生社团,如华东理工的学生自律委员会,上医大的大学生禁烟协会,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女大学生工作委员会等。这些社团代表着高校学生的内心价值趋向,发展潜力相当大。   二、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上海高校学生社团正日益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技能的日趋成熟、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社团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上海高校社团中许多有中国传统文化内蕴的社团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例证,不管是华东师大的青年史学社,还是同济大学的昆曲社、金音笛艺社,上海师范大学的秋石印社,上海化学高等专科学校的茶艺社,社团成员不仅在其中发展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团的活动和讲座,从不同的角度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世界,从而更加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社团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社团的七大类别中,每一类社团实际都包括了许多种形态各异的具体小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目前的学生社团可谓千姿百态,充分体现了高校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充分的想象力。在平时的第一课堂学习之外,学生加入某一个社团,可以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首先,学生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一项良好的兴趣爱好中蕴涵了广博的知识,可以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加入一个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社团学生从中受益。    3、社团为学生的技能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学生加入某一类社团,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加强自身的自信心,从而为培养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比如华东理工大学推拿协会的同学在社团中学会了如何推拿,并能够用这种技能服务社会;茶艺社的同学学会了如何鉴定茶叶、表演茶艺,插花协会的学生在居室美化方面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尤其是许多科技类的社团,因为对具体动手实践有较高要求,许多同学都趋之若骛,希望在社团中学到实际动手的技能,如车迷俱乐部的同学自己动手可以制作模型,无线电协会的学生对电器维修熟捻于胸,这些一技之长不仅可以促进专业的学习,更对学生走向社会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4、社团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技能是具体操作的工具性要求,而能力则是内在的活力,相较之下,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能力的核心内容在于创造性和适应性。学生社团因其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以及内部平等、轻松的成员关系,使得整个团体的构建模式无意中摆脱了传统“福特主义”对每一个团体成员的封闭性,而趋向于“硅谷模式”,即“后福特主义”。社团内部存在着一种网络体系,并具备不断更新、创新的特性。同时社团还成为一个成员们空间上聚合的“创新场所”,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创意互相碰撞,不同成员间的互动越活跃,创新的动力也就越强,对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的作用就越大;另外,社团这样一个成员众多的团体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的交流越频繁,对成员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越充分,社团组织走出校园的活动越多,成员社会化程度越高。这对于培养社团成员的适应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社团促进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优秀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而大学校园中许多体育健身类社团和诸如心理协会等社会科学类社团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学生自我锤炼意志、通过沟通敞开心灵的重要场所。 三、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特点    在高教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上海高校学生社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从学生社团的数量和人数、类别变化来看,近年来上海高校学生社团以较快的速度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截止2000年5月份统计,上海高校的学生社团共有 712个。比较97年11月份统计数量572个。增加了 24.5%;73%的社团有自己的指导老师。社团活动覆盖的同学数达10万人,占上海高校学生总数的60%。仅复旦大学就有学生社团53个,成员人数达5119人,其中理论学习类社团13个,实践类社团10个,艺术类社团11个,体育类社团19个;华东师范大学有社团45个,其中学术类社团18个,文艺类社团13个,体育类社团14个,社团成员覆盖总人数的60%以上。上海交通大学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成立于1996年4月,仅四年时间,成员就发展到4200人。成为该校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为规范的社团。值得注意的是,97年12月以来,共有284个高校学生社团经过校有关部门的批准后成立,占现有社团总数的40.5%。这说明近年来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社团的数量和活动都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从社团类别的角度分析,文艺、体育等传统意义上的社团依然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尤其以文学艺术类社团近年来增加较快(表2)。而一些有较强专业知识背景的学术科技类社团和新兴的志愿服务类社团也正受到越来越多同学的瞩目。        2、从学生社团的活动范围和内容来看,上海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正由社团内部或校内自我封闭循环方式转变为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投身上海两个文明建设的开放式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大学生不仅仅要在校园里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走出校门,到社会的广阔大舞台中经历风雨,加速自身的社会化进程。作为高校校园文化晴雨表的学生社团,也自然而然的开始转变活动方式,承载了高校校园文化、社团文化进社区的功能,组织和带动社团成员走出象牙塔,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完善自身的人格塑造。华东师大社团联合会积极与社区共建,帮助社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社区建立“英语角”,帮助居民提高英语水平。同时在长风、曹阳、甘泉社区建立社团联社区服务站,受到同学和居民的充分肯定;华东政法学院大学生社会法律援助中心定期到华阳街道为居民进行法律知识普及、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风艺术团每年五月定期到虹口区国际商厦进行“校园文化进社区”文艺演出,受到居民的好评;上海理工大学志愿者服务队成立长白社区服务中心,将社区志愿服务固定为一项日常工作。许多社团已经用实践证明,走出校园,不仅是学生社会化的需要,同时也是社团生命力不断加强的有力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上海高校社团之间的跨校际交流活动日趋活跃,社团已不满足于在校内开展小范围活动,正尝试联合进行面向更广泛高校的大型活动,扩大了上海高校社团的影响力,同时实现高校间社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论从促进社团自身建设还是从提高上海高校社团的整体水平来看,这一态势都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3、从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来看,社团内外部管理正日益成熟,良好的管理给予了社团进一步发展的更大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高校712个社团中,50%左右的社团有自己独立的章程或者管理条例,尽管有的章程内容不完善,但已经具备了内部管理和展开活动总体框架和依据。73%左右的社团有自己的指导教师,对提升社团活动的层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社团明确规定社团负责人的选举产生办法,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社团内部负责人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定期举行会议,讨论活动安排,整个社团运作井然有序。 从外部管理来看,许多高校团委成立了专门的社团联合会对本校社团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社团联合会章程、管理条理、财务制度等规定,定期对社团进行活动检查和财务监督,每年对校内社团进行登记注册,等等。这些都推动社团建设向着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今年5月,《上海高校社团管理办法》出台后,将进一步规范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使整个高校社团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4、从学生社团的物质保障方面看,社团正在尝试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逐渐由单靠学校划拨资金发展为多渠道筹集资金,包括与社会企业联合共同进行活动。    由于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经费普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团的健康发展。许多社团在走出校园,在社会上展开活动的同时,也积极与一些社会企业联系,利用自身的智力和文化优势,为企业发展作贡献。同时得到企业的经费支持,将社团活动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开展。目前,一些文艺类、体育类、学术科技类社团由于具有这方面较强的优势,已经率先在尝试将这种方式固化为社团资金来源的经常渠道。尤其是一些科技类社团,在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的同时,也找到了将自己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效途径,社团和企业双向受益,形成良性循环。上海财经大学营销学会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先后与社会企业合作,开展了诸如“凤凰之旅”、“劲量电池”深度分销、MOTOROLA上海公司新产品市场推广工程等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营销实践水平,又以活动养社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济大学创业者协会组织的创业大赛得到了国家火炬互联网创业中心和上海浦东创业资金管理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摄影协会得到了科达、乐凯等公司的支持,开展的活动卓有成效。 四、上海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背景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之所以具备强大的生命力 ,与党和政府对青年学生的发展要求,青年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需求,社会热点问题的反映,学生专业学习的现状等背景密不可分。    1、这是由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所决定的。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健全的人格才能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充分认识到,仅仅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必须充分地让自己得到多方面知识的熏陶、能力的砺练和品德的修养。学生社团正是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迫切的需求而受到他们的青睐。      2、这是高教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所决定的。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班级建制出现了失稳,学分制实行后产生的班级概念淡化使得许多活动无法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许多领域从班级中退出,而学生社团和学生社区在其中承担的比重却相应增加。社团活动因为其聚集方式的灵活性,使得经常性的活动成为可能,许多同学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在与其他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取得认同感,在集体的互相促进中增强了责任感和荣誉感。      3、这是由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所决定的。社团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提升层次,构建载体,凝聚学生,示范群体的作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最终是要落实到不同的项目和层面,社团组织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和层面,而且是学校党团职能部门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实抓手。实际证明,社团建设的全面与否、规范与否、是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是否丰富多彩,全员参与的注脚,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是否夯实的重要保证。    4、这是第二课堂自我教育的有效性所决定的。学生之间的平等性是学生社团的一大特点,学生社团成员之间拥有共同的兴趣,这种以共同兴趣聚集的群体在相关知识的学习方面极易形成相互的影响和自觉进步,而且由于其成员间的平等性,每个成员的创造性能够得到最大发挥。这种自我教育的形式非常有效,较之教师授课的“满堂灌”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我们可以将这样一些组织称之为“上海高校学生学习型团队”。也即社团。由于具备这种自在的优势和特点,社团成为每一个想发展自己综合素质的学生向往之地。 四、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 目前上海高校社团的发展还不平衡,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社团之间良莠不齐的状况比较明显。有些社团规模大、活动多、影响面广,自身建设完善,发展空间很大。有些社团却没有章程,光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在维持,社团活动的有序性和规范性还需加强。二是社团物质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学生社团普遍存在着财力不足的情况,所以,活动的强度有限,质量得不到保证。三是社团活动场地不足。据不完全统计,80%的社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这也是一些社团活动不正常,一些社团昙花一现的重要原因。四是社团活动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许多社团的活动还缺乏整体策划,缺乏老师的指导,尽管大部分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因为指导老师是义务为社团兼职,不可能投入全部精力,使得一些社团组织在低水平上重复。五是社团的继承与发展不够。目前许多社团比较忽视社团新老成员的衔接和传统的承袭,包括社团资料、活动档案的留存。一些社团前几年活动轰轰烈烈,但近几年却销声匿迹,很大原因是由于该社团的核心成员只重视自己再任期间活动怎么样,而不关心对下一任核心成员的培养。以至于往往一些核心成员毕业后,使得一个社团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走向终结,这是在社团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为了推动上海高校学生社团不断发展,我们认为,今后针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要形成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和建设的相关政策体系。市级层面要形成《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上海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并依照这些文件精神,在各高校形成规范的校级社团管理办法,通过建立上海高校“上海高校明星社团”和“上海高校创明星社团”的评比表彰机制,使一批优秀社团脱颖而出,形成鲜明的导向,进一步促进高校社团文化的全面繁荣;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上海高校社团组织管理、活动开展和考核评价办法,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相应环节有机结合,将社团建设工作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个体系当中。 二是要加大对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的投入。市级层面要对上海高校明星社团和创明星社团直接予以重点扶持,每年投入固定的经费。各高校也应对学生社团加强投入,在社团场地使用、活动开展、经费支持、指导老师聘请方面为社团创造条件、开方便之门,为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要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的联系、协作与交流,并鼓励学生社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积极为社团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开拓社团之间交流、社团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利用社团相互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推出跨校际联合活动,促进社团的发展;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来充实学生社团的内涵,达到最后从学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    四是要深入研究社团良性发展的机制。从社团的人员构成、内部环境怎样最大程度地激发同学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入手,对社团内部网络的信息聚集和分散性与社团活力之间的关系作实际调查和理论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于社团发展、同时又灵活多样的运作制度;要探索将社团活动与第一课堂教育相结合的路子,真正把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成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和有效载体。    五是要加强社团国际间的密切交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拓展而加快、加大,中国高校的学生社团和世界各国高校学生社团的交往必将进一步加强,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的信息交流等形式,展示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的风采,树立上海学生良好的国际形象,同时学习借鉴国外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良好经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会对广大高校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关注和对社团建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必将以更加清晰的发展轮廓和更为强大的生命力,绽放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风景线!  


武林三国:建立自己的王朝,拥有自己的五虎大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floyd
  2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制片人 帖子:3405 积分:10544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3/12/30 16:34:32
有关上海高校学生社团现状与发展报告   发帖心情 Post By:2004/2/10 17:30:41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样一份调查报告,是不是有启示? 剧社的如何发展,也许玄机就在这里面!


武林三国:建立自己的王朝,拥有自己的五虎大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