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南洋剧社社区专业园地专业研究 → 关于话剧舞台时间的处理


  共有930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关于话剧舞台时间的处理

客人(58.40.*.*)
  1楼


关于话剧舞台时间的处理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4/15 12:12:48 [只看该作者]

话剧舞台时间处理

话剧艺术可分为写实话剧和写意话剧两大类,既然两者不同,那么在创作方法上,二者也有着根本的区别,所以导演在时间处理的手法上也有着极大的不同。

写实话剧的时间处理

写实话剧是“摹仿”生活,在舞台上造成幻觉的真实。摹仿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清晰地表明戏的剧情行动时间的指向。理论告诉我们:“时间感觉是以一定的同期现象为依据的”。如桃花开放是春天,树木落叶是秋天,早晨有日出,黄昏有晚霞……还有许多社会现象,虽不是周期性地出现,却是历史某个阶段的独特产物,也就成了特定时代或年代的表象,例如顶戴花翎,马蹄袖是清代的独特产物;大字报、语录歌是文化大革命的独特表象;“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是抗美援朝时期典型的歌曲……这些已然成为人类共同的经验。因此导演准确地选用布景、光色、道具、服饰、音响等摹仿某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就可以明晰地表明剧情行动的具体时间。

摹仿事物的运动变化,造成流动的时间感觉。时间是以流动的形式被我们所感知的,而时间的流逝是以具体事物的运动变化而显示出来的。例如:时钟指针的移动,太阳由东向西移动等等显示了时间的流动。导演可以动用种种舞台手段将某种事物的运动变化摹仿出来,造成时间的流动感觉。例如《日出》第四幕,开幕时是午夜4点钟, 闭幕时是早晨八九点钟。欧阳山尊导演对这段戏的时间流动进行了精彩的处理。开幕时,窗外一片漆黑,闪着点点星光和灯光,时钟打了4下, 随着戏的进展,星光、灯光渐渐消失,露出晨曦的鱼肚白……直至阳光射满了一屋子。这段处理不仅形象鲜明地点明主题,揭示了全剧的主题思想,而且清晰地再现了由午夜到大天亮的时间流程。这类处理手段也是话剧舞台上常用的手法,特别对于从早晨到中午,或从傍晚到天黑等这些变化较为明显的时间流程更为适合。

自然中事物的运动变化是逐步地、连续地缓慢地进行着,甚至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舞台上展现剧情行动的演出时间是有限的。如上述《日出》第四幕,以午夜到早晨8点是4个小时,而这场戏的演出只有30多分钟,导演解决的唯一办法是,充分运用心理时间感觉的变易规律,对生活自然行动进行压缩或延伸,构成舞台虚拟行动。

理论上:人的心理的时间感觉是不稳定的、可变的,常常发生错觉,而造成心理时间变易。心理时间受信息量的变化而变易。即在相等的时间内接受的信息量大,时间感觉就小;接受的信息量小,时间感觉就大。

首先将时间流动的全过程进行压缩,从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选取至少两个差异较明显的点作为起点和终点,在舞台上予以摹仿,以点代线构成时间流动的全过程,同时用戏的丰富内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分散对时间变化的注意,接受的信息量越大,时间感觉就越小。仍旧看《日出》第四幕,戏一开幕,4声钟响,又让陈白露掀开窗帘,让观众看到窗外的夜色, 给观众一个信息:午夜4点钟。以后用戏的生动内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观众注意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心理时间感觉相应加快,也就不注意天色比正常速度快得多的变化。当出现一声鸡叫,把观众的注意力又引回到时间上,这时夜幕已消失,窗外出现蒙蒙微亮,记忆将前后两个信息串接了起来,天亮了!观众很容易接受这个新信息带来的时间流逝。

导演还可以采取种种办法来压缩剧情行动时间。比如将集中的行动时间发散开,提前做好预伏,以压缩关键的行动时间;对一些较复杂费时的,舞台上难以表现或不便表现的行动(如做手术、生孩子等)常常采用暗场虚处理手法,在舞台明场引入新的内容以代替暗场行动的时间流程。对于剧情时间特别长,如几天、几月、几十年等,最后的压缩办法是关闭大幕或灯光暗转,中断戏剧行动达到时间的压缩,如《天下第一楼》。

用单调、重复的调度处理可以延伸时间感觉。我们知道单调、重复的内容和变化,接受的信息量小,就会使人感觉时间过的很慢。舞台上常运用这一心理时间的变易,制造缓慢、漫长的时间感,比如等人。停顿、静场处理是这种手法的极限,也是最富表现力的,导演恰当地动用心理停顿或技术停顿手法,不仅能表现丰富的内容,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还能任意延伸或压缩时间感觉。如《绝对信号》中导演让演员在车厢中静止不动,只听到火车行驶时,车轮压过枕木时所发出的声音。这样就让心理时间得以延长。

写意话剧的时间处理

写意话剧强调戏剧的假定性,主张打破舞台幻觉,从而表现生活。写意话剧完全打破了幕、场的划分,每段戏中的行动时间不再是整一的,可以任意引伸、压缩、时序颠倒,行动的时间自由跨度,呈多向流动、多维立体发展。其舞台时间按照表现形态的不同,可以归总为三大类:

第一类多维并列式。

为了表现生活的繁复性、多维性,破除了单一剧情发展的模式,剧中以两个或数个相似或完全不同事件并列发展,其时间形态不再是一维的,而是二维的或多维的并列形态。但是其时间流向基本仍遵循顺向线性发展的趋势。如《热线电话》,同时写主持人江远和苏琴两个人各自的家庭矛盾;《十五桩离婚案》则写了多对互不相干的离婚案件。多维性拓展了舞台时间的容量,使生活面更为广阔。然而其每个事件的时间流程与写实话剧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局部地运用写实话剧的时间处理方法。

第二类双向逆反式。

注重人物深层心理形态的开掘,强调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剧中不单使用直叙方法,常常运用倒叙、回忆、幻觉、梦境、意识流等等,这样时间的流向不再是单一顺向流动,而是时而顺向,时而逆向,是双向逆反形态。也不再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序行进,可以任意颠倒或同时出现。例如《野人》包容上下几千年巨大的时间容量,从混沌初开到未来,这样广阔的时间带,是通过回忆与幻觉,思考与梦境的交叠出现加以展示,现实和历史,过去或未来,时序或颠倒或共时,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

第三类模糊多义式。

表现生活的多义性,情节的淡化,时间也随之淡化,甚至没有明确清晰的时间指向和时序,任观众自由想象其中的多义性或向任意方向的流程,呈多义模糊形态。如《车站》一群人在等一班车,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究竟等了多久?谁也说不清。导演的处理亦有意运用模糊手法,给观众更多自由想象的余地,以增强其多义性。

以上三种分类仅大体而言,而不是绝对的,在一部戏中有单一类型,亦更多的是两类或三类形态同时存在,戏剧样式繁多,时间表现形态亦多,导演要根据每个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法。

武林三国:建立自己的王朝,拥有自己的五虎大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