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南洋剧社社区专业园地专业研究 → 系列文章:经纪人谈话剧(戏剧)市场的启动和经营


  共有930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系列文章:经纪人谈话剧(戏剧)市场的启动和经营

客人(58.40.*.*)
  1楼


系列文章:经纪人谈话剧(戏剧)市场的启动和经营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4/15 10:40:28 [只看该作者]

启动一个话剧市场,或者说做为一个经营者进入舞台表演市场或者叫经营这个市场,大概有五种模式:

1、演出商模式;

2、自营剧团模式;

3、剧场模式

4、周边商品开发模式

5、经纪人模式
------------------------------------------------------
以上五种模式,是五种不同的经营策略。

每种都有自己的经营重点以及关注点。

混在一起,不是好的事情。会丧失重点。

虽然是做的是同一件事情,虽然相互关联。

但各自保持各自的重点还是很有必要的。

武林三国:建立自己的王朝,拥有自己的五虎大将。  回到顶部
客人(58.40.*.*)
  2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4/15 10:41:35 [只看该作者]

第一种模式:演出商模式

这个很好理解。实际上就是经常做组台演出的人,比如看到北京哪个话剧不错
很火,就跟这个剧组谈,让他们到我们这里来演出,一场多少钱,演出多少场。

演出商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经常办演出的人,如果对演出市场不熟悉,大概是组织不起来的。
因为这个涉及一系列的问题:

包括场地、场租、票务、宣传、赞助、接待等一系列问题。

比如:如何选择场地。大了,话剧的效果出不来,演员的声音传不到最后一排,
效果大打折扣。

场租:多大场地合适,一场是按分成还是就是支付固定租金呢,这个也必须要洽谈,
而且这个方面决定了票价的高低的问题。

票务也是一个大的问题,最后的多少收益就体现在这个上面了。是自己卖票还是委托票务公司销售,资金怎么回收。因为还要涉及分成的问题。

赞助:是很重要的一环,没有赞助可以说所有商业演出都将亏本。话剧演出也需要赞助,这是一次广告行为,有没有自己可以拉到赞助,还是委托广告公司去做呢。

宣传的问题:这个有前期宣传、中期宣传和后期宣传的问题。
通常明星演唱会是演出商支付了出场费后,明星在演出前一星期或十五天前到
演出地举行一次见面活动。
话剧的演出采用见面会好?还是媒介发稿?还是周边产品?
还是电台搞有奖送话剧票的方式?这些必须前期策划好。

中期还需要在演出的时候发表评论啊,访谈啊之类的。
后期则是总结性的,这个话剧给当地带去了什么。
---------------------------------------------------------
总之,按演出商模式走。

并不需要演出商对话剧有多么的懂,但需要演出商在当地积累起
一定的资源和人脉关系。

不然,所有事情砸在一起,票卖不出去,事情就彻底完了。
赔钱是次要,关键是如果没有人来看,就是更大的失败。

这就是演出商模式的重要性。

武林三国:建立自己的王朝,拥有自己的五虎大将。  回到顶部
客人(58.40.*.*)
  3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4/15 10:42:41 [只看该作者]

第二种方式:自营剧团方式。

这其实包括2个意思。

1、民间剧社

2、专业戏剧工作室。
--------------------------------------------------
先说第一种:民间剧社

民间剧社大多是喜欢话剧(表演)的人,没有专业学习过,但又非常爱这行。
就开始自己琢磨。这个类似京剧的票友。

于是,几个好朋友,组织起来,找个地方,开始排练,从最基础的表演开始学起。经过几个月甚至半年或者一年的排练。差不多了,那就找地方演演吧。

基本民间剧社都是这么起来的。
------------------------------------------------------------------
民间剧社有几个特点:

1、组织者要相当的懂戏。排练什么,在哪演出,这个组织者心里一定要有谱。当然民间剧社的特点是必须因地制宜的考虑问题,也不大可能不切实际的想排大戏。

所以组织者的基本素质要相当于制作人的素质一样。要求相对的高。

2、民间剧社重要的意义并非在于戏剧本质,而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对戏剧的创新。
因此,演出的商业性要求来说相对要低很多,而自主性比较强。

这话怎么理解?民间剧社不一定要在标准的大剧场演出,每场不一定非得挣钱(当然也不是赔钱干的事情)。
而是在任何场所,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表演。酒吧,娱乐场所啊,甚至街头活报剧的形式都可以进行表演。
这样的表演环境,决定了表演相对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而不是拘泥于原著一定要怎样怎样的形式才可以。

3、民间剧社也需要资助。无论是以广告形式或者赞助的方式都可以。那么民间剧社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延伸产品。
就是我可以把我的表演的内容拍摄成影碟发行,或者卖给电视台,这既是收入也是一种宣传。为我的表演制作一些纪念品,例如文化杉、马克杯等等。

4、民间剧社也需要注重宣传,有宣传意识。很多能起来的剧社,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宣传和介绍自己。这样的宣传不是为了当明星人物而是跟社会的一种交流,听取反馈意见,使自己在戏剧上有新的认识,拓展剧社的空间。

武林三国:建立自己的王朝,拥有自己的五虎大将。  回到顶部
客人(58.40.*.*)
  4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4/15 10:43:42 [只看该作者]

第三种模式:剧场模式:

这个模式我要大书特书,因为这个模式是未来中国文艺团体改革的一个最佳模式。
-------------------------------------------------------------------------
剧场模式,就是演出场所,就是经营剧场。剧场不活跃,振兴文化基本上是无从谈起。

----------------------------------------------------------------------------
现在,能活跃起来的团体基本都是和剧场分不开的,咱们可以举一些成功的例子:

1、能火起来的郭德刚:

郭德刚一直坚持在天桥乐茶馆演出,现在那地方好象都被他买下来了,改叫自己的牌号
德云社了。火到这个程度,跟其没有放弃现场演出相当有关系。

天桥乐茶馆,虽然不叫剧场,但那也是演出场所。对相声来说足可以了,首先郭德刚一直坚持演出。这个对于自己的表演经验来说,提高的简直是太多了。而观众呢,喜欢曲艺,喜欢相声的观众呢,也有固定场所,甚至是按时按点的去欣赏。这样又培养出一大批铁杆观众来。

郭德刚可能无意识,但是走了正确的路。到现在这个程度,自己不光是表演,也成为节目输出者,内容提供商了。
根据资料分析,郭德刚的德云社现在每星期经营8场演出,每年就是400场。效果不说,拜他为师的人,每年经过这么场的磨练,那什么人才出不来?!什么人才都出的来。

所以郭德刚现在人员壮大,而且手下兵丁是个个经的起锤炼。能发展不起来吗?
----------------------------------------------------------------------------
前面说的专业戏剧工作室:北京戏逍堂

也是这个思路。专业工作室生存、传播自己的名声靠什么,就靠演出。戏逍堂的人明白这个道理,租下来北京人艺小剧场,就演自己的戏。
结果弄一个火一个。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演出场所,坚持了下来,排出一个戏,都能上百场的演出。虽然其在戏剧专业性上面一直受到专业剧团的批评,但由于他们坚持演出,戏逍堂的品牌反而最终树立了起来,而且成了不靠政府支持和拨款的而且能赢利的专业戏剧工作室。
-------------------------------------------------------------------------------
前面说的专业戏剧工作室三枝橘也是这个思路。

三枝橘更民间一些,是由热爱表演的在北京的中外人士组织起来的,原来也是排练完成后到处找演出场所。我就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地方看他们的演出,很辛苦,也很不容易。但是最近他们也找到一个安身的地方,也有了自己固定的场地,这个场地成为了小的表演场所,也就是说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剧场。开始了固定的表演和创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
凡是坚持演出的戏剧工作室都会创出自己的品牌,而能为人们所熟悉的大多数是和剧场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武林三国:建立自己的王朝,拥有自己的五虎大将。  回到顶部
客人(58.40.*.*)
  5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4/15 10:45:09 [只看该作者]

自营剧团的第二种方式就是专业的戏剧工作室的方式:

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现代剧团方式。

专业戏剧工作室有自己的戏剧理念,团结专业的人员,制作专业性比较强的话剧。从创作上来说有一定的自主性。可以不受演出商的约束。

但也有赢利的要求。参与人员基本上是从创作和演出中获得的报酬,平常没有固定的报酬。
所以,在演出方面有比较强烈的要求。

专业戏剧工作室在北京,我见到两个比较好的。
一个是戏逍遥堂一个是三枝橘,别的没有看过。

基本是以签约方式跟演员合作,然后演员从演出中分成。
----------------------------------------------------------
如果是专业戏剧工作室,负责人的角色相对的是制作人的概念。

要求负责人懂戏,也懂得剧本和表演,这样才能组织起来很专业的人员。

在市场方面,要跟演出商、经纪人等各界力量合作。一方面要建立周边网络
一方面也要独自开拓市场。包括培养一定的观众群。

在宣传方面以戏剧理念为主。

制作人承担的东西很多。
------------------------------------------------------------------
但专业戏剧工作室的模式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趋势。
在北京比较多。

这个方式比较灵活。关键在于制作人对各种资源的重组的能力。

武林三国:建立自己的王朝,拥有自己的五虎大将。  回到顶部
客人(58.40.*.*)
  6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4/15 10:55:34 [只看该作者]

再谈剧场模式:

从国外的经验看,剧场模式也是一个改革的方向。
在北京参加一个国外的艺术节的推广活动的时候,曾经谈到过,国外的剧团的例子。

比如法国,法国剧团也面临着生存问题。但法国政府推行的改革政策就是把剧团和剧院捆绑在一起。政府有扶持政策,但剧院也得自行演出来生存。

在美国看,最著名的百老汇,不是剧团有名,而是剧院有名,一条大街上几十家甚至上百家
大大小小的剧院。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戏剧。
最有势力与最有权威的人,不是演员,不是导演,而是剧院的老板们。

从英国看,伦敦西区,最有势力的人,不是写音乐剧最著名的劳艾德韦伯,而是给他制作音乐剧,把他作品推出来的麦金托什。

有一个DVD叫音乐剧盛典,将近3个小时,就是在伦敦举行的一个晚会,这个晚会聚集了所有知名音乐剧的名家,演出各个音乐剧的片断,然而他们最后呢是为麦金托什50岁生日而举办的,英国女王也到场观看了。

这足见麦金托什的影响力,他拥有伦敦五条剧院的院线,制作出的音乐剧演出场数加起来超过了1万场。
麦金托什已经成为英国音乐剧史上留名的人物了。
-----------------------------------------------------------------------------
总之,剧团或者叫演出团体是离不开剧场,剧院和剧团捆绑在一起,才是符合文艺团体改革的本质的。
但国内这方面,做的就很差劲。

留心一下就能看出,国内剧院和剧团(包括表演团体)二者是分开的,这就有点十分的搞笑了。
即使国家级的艺术团体也是这样。有排练场所,但没有表演场所。所以,内部订立了这样或那样的考核指标,最终还是要在表演上体现啊。如果不在表演上体现,考核指标有什么意义呢?
中央级表演团体几乎都是这样的情况。
---------------------------------------------------------------------------
如果领导不上进或者意识不到这样的问题,这文艺体制改革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中央某戏曲团体,建了自己的剧院了,既可以当排练场也可以当剧院。
结果自己不经营,租出去当演艺场所。人家经营的好好的。

结果一些票友和老艺术家的交流呢,在露天地和公园里进行。这就太扯了。

武林三国:建立自己的王朝,拥有自己的五虎大将。  回到顶部
客人(58.40.*.*)
  7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4/15 10:57:07 [只看该作者]

三谈剧场模式:

剧场模式如果能稳定下来,具有长期效益。
东北的剧场模式最有名的应该是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

这样的形式类似北京的茶馆,下面喝茶,上面演戏。
但这样的模式,对东北二人转的帮助相当的大,演员有了固定的场所,
观众知道到哪去找乐,这样的模式极大的活跃了当地的文化市场,丰富来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使演员有了一定的保障。

现在一些东北的喜剧明星和大腕,基本是落在各个剧场演出了。
那么有了剧场的人,除了每天能安排自己的演出外,还向外输送演员。
自己的剧本需要内容,也向外,就是不固定的演出场所提供演员。
--------------------------------------------------------------------
北京最近起来两个场所,一个是昆曲的演出场所,一个是皮影戏的演出场所。

昆曲演出场所,带动了北京的昆曲发展,团结了一批昆曲爱好者和研究者,也使昆曲这个京剧之母的艺术形式在北京能落地而且逐步发展。

另一个就是皮影戏演出场所。这个场所聚集了一批的皮影戏民间艺人,包括各个流派的。
每天坚持演出,而且向外输出演出节目。
使一个古老的艺术形式能扎根于现代都市。

这就是剧场的贡献。
----------------------------------------------------------------------
本版ID闫立秀是一位活跃在安徽民间的剧团团长,就遇到了很多困难。倒不是说
演出的问题,而是当地的剧场几乎全部陷于瘫痪了。
据闫立秀统计合肥一市三县(包括市区)大小剧院(场)一百五十多座,可现在真正能从事戏剧演出的仅安徽剧院、长江剧院两家[还有省市剧团的小剧场也不超四家]三县县城已无能接待剧团演出的剧院,下面乡镇剧院早已改作它用。

这就太荒唐了。有人骂草台班子。其实谁也不愿意在露天地,大风地里搭台唱戏,声音出不来,环境也不好,效果也不好。
谁喜欢在露天地里看呢?坐在剧场里难道不好,又舒服,音响效果也相对好多了。可是现实环境,不提供剧场,你说该怎么办?

演员也希望在剧场里演,那样也对的起自己辛苦学的艺术。可是呢,剧场没有?进不去,那怎么办呢?那就草台吧。
------------------------------------------------------------------------
所以,繁荣文化市场,首先得繁荣剧场,剧场得天天演出。如果,不天天演出,草台班子自然就到处都是,演出质量,演出的节目都难以得到保障。

而基层百姓,太渴望文化艺术节目了。现在很多人,就向闫立秀洽谈春节时间的演出。你春节的时候一定得去哪哪演出。
闫立秀当然高兴,可是也着急,不能给演员安排一个好的演出环境,这样演出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
总之,文化制度的根本的改革,应该是把剧团和剧场进行绑定。

启动一个城市的戏剧表演,那么掌握一个演出场所,就是说自己手里有个剧场,可以做这行做的很长远。也能把这个事情落到实处。

 回到顶部
客人(58.40.*.*)
  8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4/15 10:58:26 [只看该作者]

5、经纪人模式

最后一种模式,就是经纪人模式。

经纪人模式包括两种:面向个人或者面向企业的。

面向个人最好理解,给演出场所提供演员。换句话说,帮演员找活。
这个同时呢,也为需要演员的剧场找演员。这是双向的,也是相对容易操作的。
演员不详细分类了,各种各样,各类都有可能。

那么还有一种,就是发掘资源的。
比如:为写作的人推广自己写的剧本,这个也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再红、再会表演。那么没有剧本,没有新的内容,恐怕也长不了。

所以,从源头抓起,更有意义。
-------------------------------------------------------------
编剧需要,那么跟戏剧有关的各个专业也都需要去发掘。琴师、
化妆、舞美等等。也都需要去发掘最好的和最出色,然后把这些发掘出来的
人才或独门绝技推广出去。

既繁荣了文化市场,也保护和发掘了传统文化。
---------------------------------------------------------------
面向企业的,就是做为企业或剧场、剧团的推广经纪人。

当然,这时候经纪人并非全程参与。而是为企业和市场之间寻找结合点。

例如:北京的戏好,我在天津,我买下这个剧本的演出权,在天津组织人进行演出,中间这个穿线搭桥的工作就需要经纪人来做。

比如,为演出团体寻找演出承办商,为剧团找剧场,还有前面说的为戏剧周边产品找生产企业并且找经销商销售。
----------------------------------------------------------------------------
经纪人是重要的中介环节,是个人、剧团、演出场所、剧场连结市场的重要环节。经纪人的出现,就是充分市场竞争环境下透明的交易过程,这个透明的交易过程,才是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的,也是最理想的。
-----------------------------------------------------------------------
经纪人可以参与前面所述的四个过程,有一定的灵活性。

但经纪人如果不专业,很难真正的参与进戏剧市场的启动和经营过程。如果再不能苛守职业操守,不遵守透明交易的基本准则,经纪人反而成为了障碍。
------------------------------------------------------------------------
本着“术业有专攻”的原则,经纪人只是市场的交易环节,并不参与全程操作,所以经纪人的费用无论怎样,既不可能也不应该比操作全程的演员、剧团、剧场的效益高。

虽然说市场离不开,少不了。经纪人也一定要客观看待自己的工作。使自己成为活跃市场的润滑剂,不然不遵守法律和法规,不积极主动的学习,也一定会被淘汰。

 回到顶部
客人(58.40.*.*)
  9楼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4/15 10:59:47 [只看该作者]

结束语:

话剧演艺市场的基本启动方法,根据我个人的了解,就说了上面这些简单的观念。

基本宗旨是:

1、活跃文化市场是个细致的工作,不要计较小事情。也得善于从小事情做起。

2、(戏剧)话剧市场的经营和启动有自己的意义。但这也是个普通的工作。不能为了意义而意义,也要为生存而战。

3、从事这行工作需要平和的心态。不能自以为搞艺术,别人就该养你,无偿的资助你或者是帮助你。没有这个道理。

4、(戏剧)话剧市场经营是服务业的种形式,社会经济不发达,服务业就发展不起来,所以演出就少,就不正规。
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做为服务业的演出市场自然也要发展。

5、(戏剧)话剧市场经营是几方合力的结果,包括制作人、演员、经纪人等等合作才能完成,而不是一个人可以做的事情。所以,需要的是团结、合作、只做自己专业的事情,没有这样的精神,就很难成功。

6、学习传播的概念。演出不仅仅是自我的发泄或者是玩乐的地方,而是你的信息要经过传播的,符合传播的规律,自然面广,影响力大。

7、注重周边产品开发。台湾表演工作坊如何被大陆接受?就是其出品的表演工作坊的DVD。传播速度快,而且很有效果。
而大陆的各个表演团体,就没有人干这个事情。


-----------------------------------------------------------------------
最后欢迎各位跟帖子。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更好的开拓市场,如何繁荣中国的演出市场,这个系列帖子就算是抛砖引玉的帖子。

希望看到更多更好的,积极发表意见的帖子。本人愿意回答及回应各界的任何问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