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南洋剧社社区专业园地专业研究 → [转帖]电影学习方法经验介绍


  共有744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电影学习方法经验介绍

客人(218.90.*.*)
  1楼


[转帖]电影学习方法经验介绍  发帖心情 Post By:2006/3/24 13:19:10 [只看该作者]

我和网上几位先生交流比较多,他们向我提了不少问题,其中有些有共同性,所以也就摘到这里来发表。或许经常上影视杂谈的人已经读到过,不过不上这个网页的人就看不到了。
一个是关于学习电影的方法问题。
说来很简单:动手,动手,动手。
电影是视听艺术,不是文字取胜,而且是恰恰相反,文字作用不大。或许在讨论中有人会得出一种印象,仿佛我在反对文学、戏剧、绘画、音乐。其实我说得很明确,我谈的是属性问题。我已经提到过,要分辨属性与功能的差别。电影不具有那些传统艺术的属性,但它也有叙事的功能。
作为个人修养,那些积累了几千年的文化艺术经验的传统艺术形式是不能忽视的。比如说,女高音(不是指唱,而是指音域)与长笛的音色关系,男低音与巴松的音色关系是怎样的。虽然各有各的看法,但是至少有某种独特的关系。
在一个段落里,线条、形状、轮廓、色彩的变化,人声、环境音响、音乐的变化,运动的变化,等等合起来是一个什么效果呢?多一格,少一格的效果是怎样的呢。某一句话,那人物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站在什么颜色的背景前说的呢?如果在创作的时候你还要有意去考虑它,那恐怕已经太晚了。我再重复一遍,画家在作画时,已经不考虑他的调色板了。
从我们做的许多作业中大家可能已经感觉到这些问题了。对电影表现手段的处理可能比音乐还要复杂。我建议大家少看书,多看银幕,多做作业。不会画,也关起门来偷偷地画两笔,音乐修养不够,弄个电子琴来练练。找点儿感觉。
很多作业是可以自己出题目的。一个问题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就是一个好作业。但仅仅懂了还不行,还得练手,有意识的多做两遍。熟能生巧,这个经验在电影电视里是行得通的。但是如果是错的东西变熟了,那就生拙了。我在课堂教授中有过这个经验。有人不把特写当视觉重音来用,习惯了,因此他的感觉是什么地方都用特写那才舒服。
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个学习的经验。
我也不是通过看书看懂电影学懂电影的。书只是给我许多启发。
是幸运还是不幸,我年轻时的工作中有一项是专门为影协会员,制片厂和中央首长们口译外国影片,连下了班都没有什么休息时间。那叫侍候人。午夜翻完片子,请你吃两块桃酥一杯茶,汽车送回家,那是最高的待遇了。如果是白天,多远的路也得自己骑自行车。那时没有电视,可是连看带翻我年年都看三百六十多次电影。一部影片可以重复译上八九遍,最高纪录是一部影片看了三十五遍:我最喜欢的苏修影片《士兵之歌》。记得有一次(那时我已经是右派,被发配到资料室打杂)领导找我去谈话。说是给我一个光荣任务,让我口译《公民凯恩》,没有剧本,声带质量很差,自己想办法。要知道,只有十三级以上的干部才能看这部影片。可是翻译任务交给我这个右派,多光荣!我就是这样硬着头皮翻电影,可是我学会了利用这样的机会重复读解。这就是读电影(书)。
后来更找到了有效的窍门。那就是每翻一次影片只研究一个元素。第一次看全面的,除了翻译对话外,就象普通观众那样,不加分析地傻看,找感觉。第二次只看光是怎样处理的,没有看清楚,第三次再看一遍光,第四次找摄影机及人物的调度,有时要看两遍,还学会在黑暗中画下来,第五次找剪辑点,第六次看演员表演,第七次只听音乐的用法,第七次听环境音响,第八次看色彩等等,画的时候用一个固定大小的本子,感觉得到四框,摸黑就能画出来,或者是画纵深透视,或者是画平面调度。这可不能急于求成。时间长了就养成一种视听记忆的习惯。记得有一次到上海,吴导让我看他新拍的片子。看完后我当场就给他提出一些意见,每个意见的镜头都说得非常具体。那位副导演问我,怎么会比场记记得还要清楚?他们不知道这是十五年的专业读解训练练出来的。
别忘了,当时是没有条件,现在家里就有电视机,录象机,一年可以看七八百部片子。但不要追求数量,比如计算自己一年看了多少部外国影片。重点不在多少部,
不知道你们不没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在中学时,英语语法学到什么地方,比如说,完成式,那这个星期的英语造句练习就是完成式。我们现在讨论空间,你就专看空间,并且找出不同国家的影片来,看看他们的空间处理是不是一样。讲幻觉,你就试着做出幻觉来。不要傻到去否定它。我经常瞎想瞎做。我做过一个幻觉的试验。
取一个人脸的特写,找到眨眼的地方。先按原来的用,让观众看见她眨眼。然后取出她完全闭上眼的那一格,把它延长为二十四格,再取她完全睁开眼睛的那一格,也延长为二十四格。把这两段接起来,也就是说,闭眼的那个画格和睁眼的那个画格直接接起来,没有眼睛睁开的动作的中间过程,但你却感觉看见睁眼的全过程。你感觉看见了那个中间过程。这是我在利用你的记忆中生活经验,只让你看见头和尾,你的心理就很自然地根据生活经验把中间过程补了起来。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做心理补偿。心理补偿是电影剪辑的原理,中国的电影剪辑基本上不懂得这个规律。
那么如果你的设备可能的话,是不是你也做一个给大家演示一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