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个剧本的必经之路是“故事大纲”——“分场”——“剧本第一稿”——“剧本第n稿”。
故事大纲可详细可简单,简单起来可以是:“男女主角于失恋时邂逅于巴黎,二人最初势同水火,但不是冤家不跑在一起,最后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幸福地在欧洲举行婚礼……”详细的可以是洋洋洒洒数十张原稿纸,把故事说得天花乱坠。
其实故事大纲的最大用处,是令有份参与这件事的人都共识了将要进行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计划,故事大纲令大家有了梗概、有了方向,脑海中已见到大致景象,但细节仍有待填上。导演与编剧有了故事大纲之后,下一个目标便是“分场”,何谓“分场”?一部电影由若干场戏组成,透过这些一场一场连贯的戏去把故事讲出来。通常一个场景为一场戏,例如描写我从香港机场到北京某酒店的经历,那样香港机场便一场戏、免税商品店可能有一场戏、飞机舱一场戏、首都机场一场戏、的士一场戏、最后某酒店一场戏,没有明文规定,但一部约九十分钟的电影,大约由四十场戏至七十场戏,也见过只有十多场戏或百多场戏的,但不常见。
故事一定要有人物,除非是动物纪录片。人物会有性格,那是极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一出戏中的主角性格不显现的话,成功的机会接近零。尤其是喜剧,喜剧中主角的性格更需鲜明,因为不可能用太多篇幅去刻画,故此需要一针见血。资深电影人黄百鸣先生曾教过我,只要有人物出场便会有人物性格,因为人物的出场便是为了向观众介绍戏中人的性格,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这场人物出场便算废了。例如要写一个厚脸皮、贪心的卑鄙小人,他的出场可能是千方百计去偷一个盲眼乞丐的钱;例如要写一个乌龙的人,可以写他出门办事但证件通通漏带,鞋袜也穿错了。
有了人物,有了故事,人物透过一场一场的戏去达到最后的结果,大致上便可排列出“分场”。大部分故事是顺着讲的,但也有倒叙及跳着来叙的。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危险人物》便是经典例子。时空交错跳来跳去,但跳得有条理,于是仍看得懂,最怕看那些因为要跳而跳的电影,看得头昏脑胀仍看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我猜那些背后的创作人基本上连自己也搞不明白,那类只拍给自己看的电影我不爱看,我一律称这类电影为“大手淫”